行走在梦想的路上

追梦者内心的五味杂陈

 

 

 

我是个北京人,在北京成长已经度过了整整十六个春秋。

 

在我很小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学生,我总希望能够有一天不上学,能够去一片自由的天地驰骋玩耍,累了就睡觉,丝毫不用为生计担心。在读完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这天真的想法尽管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中国教育在我身上的弊端仍旧展露无遗。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点点切身之谈,能够把我的观点表达出来,使我在梦想的道路上前进得更顺利。这心路历程是如此复杂,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我想了很久,决定用五个故事片段将其再现出来。

 

【第一个故事】 懵懂的少年

 

我先从我产生留学想法的时候说起。一切的开始是因为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她在高中上了一半就去了国际学校,准备回到加拿大,那个她本该属于的地方。当看到她整装待发从普通高中走向国际学校,我的内心因为对这个人的仰慕而产生了一种希望追随他的天真想法。而这个人,生命中连过客都算不上的小学同学,毕竟生活轨迹全然不同,我也不必再多说。

 

于是当时还是初三的我开始准备SSAT。在网上用中国引擎百度搜索了高中出国留学需要准备什么考试还有准备什么材料的页面,其显示高中留学必要进行SSAT的类似于SAT的小赛达考试。也没加思索,一心想早点出国与她见面,而且想到自己的英语也许会就此提高,什么都不懂的我花大价钱从书店买了一本至少有300页的The cracking of the SSAT,还买了一本核心词汇书。在初三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我用十三分钟热度进行着我的没有未来的高中留学计划。为什么说是十三分钟热度而不是往常所说的三分钟热度呢?毕竟当时的我也不算啥事不懂的小孩子,懵懵懂懂地明白做事也要有个坚持。在买书回来的那一段时间,我异常兴奋,把随带的光盘第一次尝试导出到电脑中,再拷到Mp3里。之前的歌曲全部背单词语音所取代,当我忍不住的时候,绝对会狠狠心,继续放着枯燥的单词。

 

那时我真的努力过,抄到笔记上的单词是我最好的证明。在闲暇时间还有坐公交坐地铁的时候,时常拿出单词书一个list一个list的硬背。运用中国老师教的那带有中国老北京风味的美式英语,一字一顿地看着音标,读着单词。我并没有报任何关于SSAT的课,也不能算真正了解了美国的社会体制,美国的校园生活,还有“美国人式的思维”。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往下继续,结果当然是遍体鳞伤。渐渐地,我和她的生活轨迹越拉越远,随着那个身影渐渐淡出我的生活,还有家长们的只字不提,高中留学计划在我的脑海里被我一点点用现实替代、揉碎、放弃。那时,我刚刚中考完毕,看着自己令人忐忑的成绩单,回想我蹩脚的留学计划,我淡淡的笑了。

 

【第二个故事】 求学之路的伊始

 

回归真正的生活,我依旧在学校活着,学着。在新学期开始的那片平坦的旷野中,我初中时在内心深处夭折的留学嫩芽重新被我从土壤中翻腾出来,露出了小小的胚。我计划起了新的留学计划。得到了初三的失败经验,我明白不能再自己孤军奋战,因为国外留学毕竟不是小问题,这明显包含了两个社会两个阶级两个文化的交融与碰撞,那是多么严肃的一件事情,我不能再浑浑噩噩地走下去,那只会让我倒退。这种想法,不得不让我的膝盖中了一箭,甚至是好多箭。在那个安静祥和的傍晚,我走向了东方的总部大楼,在十几分钟的咨询缴费后,得到了在东方打下托福坚实基础的宝贵机会——我终于拿到了我在东方的第一张绿色的听课证。我将它视为珍宝,因为,我明白,这是我留学路上第一份真正努力的见证,第一次自我奋斗的见证,第一回自我主张学习的见证。拿着它,就像拿起了整个美利坚,就像拿起了整个世界,拿起了我的希望。

 

春末,第一次走入东方的课堂,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好奇的我看着座位上寥寥无几的同学,小心翼翼地坐在了第一排。我是那么地想学好,是那么的渴望我的第一步能走得扎实。我清楚地记得第一节课是听力,一个中等身材的年轻教师走了进来,拿出了MacBook,熟练地插好电源和大屏幕投影仪接口,拿起话筒,环顾了下四周,用地地道道的美国口音说了good afternoon everyone。我又笑了,是因为我感受到了美国气息给我带来的冲击,我明白我的托福一定可以从这刻开始变得从无知到娴熟,2013年4月,我对英语的认知完全改变。

 

一节听力课下来,耳朵异常难受。可能是整节课我的耳朵都在被美国人正常说话的160词和英国人正常播音的220词每分钟不断强奸的缘故。无奈听力语速太快,而我之前又全部是听那种中国人说的带有河南口音的蹩脚英文长大的,所以我已经到了濒临抓狂的边缘。可是,这一节课更多的是曼妙,我明白了美国人日常的习惯,明白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那逻辑与中国人拐弯抹角令人起急的高尚逻辑完全不一致。一节课下来,我的笔记记了十几页,手腕在休息与奋笔疾书之间虽然不是很累,可是我的确被那么多的笔记吓到了。收获满满,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完成了我第一节托福听力课程的学习。踏着夜幕回家,回想着神游美国的一节课的光景,那种感觉别提有多高兴了。看着中关村繁华的霓虹灯和嘈杂的quick rhythm,感受着大都市的优越感,心中却想着托福中描述和流露的与这一切相似却又不尽相同的点点滴滴,我只能说,托福,你给了我与另一个世界并行的钥匙。

 

 

第二节托福课是接下来的周日,另一位我的恩师就此出场。一个年轻人理着寸头,穿着阿迪达斯的跑步鞋,戴着和我一样的全框眼镜,一脸木然地走进教室的时候,我甚至对他,我的托福词汇老师,我的第一位偶像有几分不满意。T恤衫明显已经很旧却依旧光亮如新,过时的阿迪背包在他身上背着是那样的毫无违和感。羞涩一笑,开始上课,我拿出笔记本,认真地听讲。课上到一半,什么过时的背包款式、全框眼镜、微胖不健美的身材在我眼里完全是为他加分的完美亮点。这个人太博学了以至于我在狠狠鄙视我自己对别人的外貌协会般的下三滥判定标准。身为北京大学天体物理系硕士的他,竟然选择了在东方成为一名小讲师,这不得不让我对他另眼相看。而接下来所发生的事也使我切身明白了人生中一种极其可贵的生活态度,那就是中庸。而且是低调中不失放荡的智慧中庸。他从不提他原来有多少成就,却在全世界各地办起了“个人崇拜”,也就是他的小蜜蜂俱乐部。他从不居高自傲,在平时生活交谈中就是一位可爱的大学生,看似初闯社会但却人情世故的中庸之人。我很庆幸我的人际交往能力没有英语能力那么的差强人意,我和他成为了朋友,因为我真真切切的的确确地明白,在我今后的留学生涯中,需要这样的老师,需要这样的朋友,需要这样的同伴。大智若愚,看淡生活却不失人生理想的此类人,实为智者也。

 

几节托福课下来,我的英语水平不知是否有提高,但是美国的人文底蕴我的确略知一二。此时的我回想初三时那段青涩求学路的幼稚,嘲笑自己没有经验。不过,我或许真的要感谢初三时的我。是你,让我听到了地道美国人读单词时的发音,那份肃然起敬和仰慕我至今难以忘怀。而也正是它,不断地坚定我说口语的动力,让我能够张开嘴大胆地说出来。现如今,我的语音语调已经与先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口语交际能力也有了大幅的提高。而在这条路上,刘艳秋是我的第二个恩师。我虽然没有与她有课下的联系,更算不上是朋友,可她在课上为我讲授的一大发音特色、三大音变、四大发音秘诀、五个辅音元素绝对是让我受用终身。而且在我语音有迷茫的时候也用得到,可以再次规范自己。当同桌跟我说你的声音怎么跟英语听力磁带里面人的声音一样时,刘艳秋,你赢了。

 

【第三个故事】 魔男葛旭

 

今年盛夏,我放弃了暑假四分之一的时间,将它们奉献给了托福。一向全是懒觉的我早上七点多从床上拱起来,抓起书包也不吃早饭就飞奔进地铁。地铁上,我拿出笔记一遍遍地翻看,熟练地运用着我的走路看报必杀技。强化课我不想多说,但是享受José(葛旭)的阅读的课程真的是人生一大乐事。José,一位新东方老师里面的柏拉图式的存在,着实令我胆寒。他一袭长发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玩金属和摇滚的疯子,可是眉宇间的文质彬彬却又让大家费解。他传奇般的身世以及那傲然挺立的学术成就让他与我的朋友孟家峰,就是我的恩师大学生形成了同一阶级不同层次的对比。我并不是想说有什么不妥,二者都是他们自己的life course,都是其自己的选择,我的意思是,若孟家峰是归隐山林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大智隐士,那么葛旭就是“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仕途名流。

 

葛旭的阅读课,是孤独的。这正是符合了他那长发魔男所代言的“孤独的阅读者”的教学宗旨。阅读,注定是孤独的。而留学之路,也必定伴随着阅读,也必定伴随着孤独。这份艰辛与煎熬,我想最好的寄托就是阅读了吧。两个孤独的事物碰到一起,那么必定会摩擦出奇妙的火花。阅读课上,他使用16开数位板为我们讲述和描绘的句子图画等我现在已经记不清细节,但是正因为他用数位板,就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当他为我们解释他那最引人注目的长发时,那动人的故事竟让我酸了鼻子。外表粗犷的一位猛士竟然还有如此细腻的一面,这次打动我的不是他的多国语言,不是他的精湛课程,而是那山般高耸的学术成就后那深邃的思想感情,那对人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与思考的人文精神顿时充斥了整个鸿城拓展大厦403房间。他曾说,孤独跟物理距离没有关系,人与真理的距离太远,人便孤独。那些载着对真理虔诚信念的语言文字划过数个世纪的时空映在每个同样虔诚的阅读者的眼里面,他们便不再孤独。这句令人匪夷所思的文字实在是太过于柏拉图了,还得等我读完sophist才能逐渐明晓。可是我隐约觉得,真理,总该叩响了葛旭的房门,而也他值得真理与他交心地好好谈上那么一个下午。

 

这显然偏离了我要说的托福和留学之路,多的我就不再赘述。

 

倘若说我把孟家峰看成舒克和贝塔般没心没肺的好朋友和好导师,那么魔男葛旭就是我托福和留学之路上的一位永不磨灭的偶像、榜样和指引者,就像《神曲》中带领但丁畅游地狱时保护和引领他的奥古斯都时代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还有带领他上升与群星的他的暗恋情人贝亚德。葛旭的生活阅历,他的人生态度,他的学术研究,他的睿智程度,他的思想深度,他的坚定毅力,他的授课方式甚至他的把妹方式都真的让我从心底里佩服他,我也真的想成为一个他那样博学且懂得冷暖的伟大的人。而我坚信,若成为他那样接近真理的人,那么必定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多的,不过又是一份难以倾诉的孤独。

 

Quia Veritas Vos Liberabit.(拉丁文:因为,真理使你自由。)

 

致——孤独的阅读者,我的导师,葛旭。

 

【第四个故事】 关于迷茫

 

我一直有一段说不清的岁月,那段岁月即使到现在它那该死的后遗症也依然没有消失。那,就是迷茫。也许你会问,迷茫什么?在留学路上,我因为总是独自一人,所以当然有迷茫的时候,而迷茫,也就是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渐渐地,我从想说变到了不想说,从一起努力变到了孤军奋战。迷茫,一个虚无缥缈的词汇,我其实很怕看见它,可是又不得不面对它。是的,迷茫。我在前年开始有留学想法的时候就丝毫没考虑过迷茫这个问题,这也充分说明当时的我是绝对不理智的,家长们的做法也是让人能够理解。是的,迷茫。我身边有孟家峰这个大活人的时候,我身边有韩晴,有刘艳秋,有徐曼,有洪雁的时候,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多么的值得人去好好深思。是的,迷茫。阅历丰富、人生经验在弱冠之年就已经爆棚的葛旭从我身边走过时,我还是没有把这个问题提到我的议事日程里。是的,可怕的迷茫啊!

 

我留学的目标是什么?面对着即将来临的托福考试以及托福考试之后一年多的留学申请工作,这个超级现实的问题从天而降,把我顿时砸进了深渊。我也曾尝试回答过自己:为名利?为装逼?为面子?为与众不同?为地位?为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寻求更好的教育?为今后有说辞?为找工作提供方便?为获得一个更好的人生?为死而无憾?我确定还有至少100个候补回答。那么到底是为什么?这就使我变得迷茫,觉得漫漫长夜中毫无方向。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我都不知道我留学的目标是什么,那就使我的努力毫无意义,那就使我的孤独毫无意义,最终浪费了美好的青春。

 

在此还有一事值得提及,那就是我考虑不周的一件事——对于常青藤联盟(The Ivy League)的可怕的狂热,最终也导致了我迷茫的产生。我总是希望能够成为常青藤学院的一员,所以就把自己的兴趣往它那里去贴。其实我搞反了主动和被动的关系,真正正确的选择是最适合我自己的,是自己去选择学校,而不是硬去追求不合适自己的专业领域的高级教育,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常青藤,暂且不说其报考的难易程度,固然是所有留洋学子最极致的追求,但不是常青藤的任何学院的任何专业都有合适的选择。由此看出,对症下药乃上上之计。之前我看家长给我带回的《立志要趁早》这本书,曾对它嗤之以鼻,不屑地将它置于一个从不问津的角落。但是,现在的我,虽然没看这本书,也明白了“立志要趁早”的基本含义。我承认,在立志这件事上,开始的我,错了。

 

我的挚友,就在前几天,刚刚去考了伯克利音乐学院的第一次考试。伯克利音乐学院,全美排名第一,与胡桃山音乐学院以及其他世界顶尖音乐学院组成了音乐领域里面的像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一样的常青藤学院。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制作人,而伯克利是音乐学习的巅峰,于是他的梦想被他巧妙地转化成了一个具象的目标。再看看我,只是知道要考托福,要出国留学,但是却毫无目标,难道要抱着托福120的满分在家里呆着吗?于是,我彻底清空了我的思维,开始了定位的第一步:定位方向。这可不是一个简单事,因为我的兴趣不像我的那位挚友对音乐那么的痴迷那么的突出,我貌似在许多领域都很感兴趣。这固然是好事,可是这给我的定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物理?学数学?搞科研?我虽然对宇宙中的各种物质充满了兴趣,可是我真的还是不希望一辈子与公式和数字打交道。这也许就只能当成所谓的兴趣了吧。学经济?学商业?我不得不承认我自己很自私好面子,觉得坐办公室能操控金融的大转盘运筹帷幄非常的有领导者的气息,但是我不希望在商场斗智斗勇,也不希望坐在办公室的隔断里每天三点一线的上班下班,白领的确很风光,可是仅仅是外表。真正所从事的工作,那不适合我。学政治?学当官?先把杜甫那报国无门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和李白那豪放不羁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放在一边,官场的这摊浑水我还是避而远之比较明智。学音乐?我的钢琴已经基本荒废,而且世上有许多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的孩子们,音乐这条路对于我来说也只能算是一种爱好或者兴趣,成不了我以后的事业。接下来还有什么?只有艺术。

 

【第五个故事】 行走在梦想的路上

 

为什么是艺术?对于我来说,因为只有艺术,我能一动不动坐一天一夜;因为只有艺术,我能在作品中找到那令我自信的成就感;因为只有艺术,我能在孤独时将精神寄托于此;因为只有艺术,我能忍住孤独继续下去;因为只有艺术,我能自己创造一个世界;因为只有艺术,我能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因为只有艺术,我才能将我的全部完全投入进去; 因为只有艺术,我才能与像达芬奇那样的先辈们在同一个世界里交谈;因为只有艺术,我能给后人留下能够铭记我的机会;因为只有艺术,我能有这种强烈而且明确的欲望希望与其同行;因为只有艺术,不会让我的后半生碌碌无为;因为只有艺术,我的灵魂才不会感到空虚;因为只有艺术,我的人生才能被我的画笔所填上绚丽多彩的颜色。

 

选定方向,接下来是更具体的具象化。我的挚友的具体目标是伯克利音乐学院中的音乐制作,那么也就是三个关键词: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制作、音乐制作人。对于已经选定方向的我来说,下一步就是确定申请院校,还有就是专业。专业和院校就得综合来考虑了,所以在这里就先不多说。艺术,这个领域有哪些学校呢? 我为自己的选择拓宽视野,疯狂查资料6个小时,将全美Top 10艺术院校还有其他学校之间进行比对,去掉不适合自己的,最终选出了几所候选高校,还有待最后的选择。他们是:罗德岛设计学院、美国加州艺术学院(CCA)、加州艺术学院(CaIArt)、芝加哥艺术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筑与艺术学院(UCLA)布朗大学(Brown)。

以下是两所学校的本科申请信息:

罗德岛设计学院

本科申请

1.申请表和申请费。

2.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申请成为本科生的提交高中成绩和专家推荐信。)

3.素描三份,用16英寸*20英寸的素描研究线的执笔素描,可以绘制:自行车.室内或室外环境.第三份素描为自由素描。

4.作品,8-10个二维或三维作品,需拍成35mm的幻灯片,作品要反映个人的兴趣和能力。

5.个人意向陈述。

6.托福成绩。

 

当然这是我的个人观点,有些还实需斟酌。至于说专业,我的意向是纯艺术,艺术研究或者建筑,具体的还有待商榷。因为纯艺术可以使我真正潜下心去体会艺术所带来的眼前的震撼以及心灵上的慰藉,艺术研究可以让我知晓世界艺术的发展以及今后艺术的潮流及趋势,建筑就比较实际一些,可以真正做出不只是Craft一类的小物品,而是一个宏伟的象征。因时间仓促而且部分为我自己的主观臆断,但是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已过志学之年的我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我明白我该去做什么。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因为我不希望在老去后后悔,我就活这一辈子,我可不想后悔。逼自己一把,我是太想成功了。说实话,我不想被人嘲笑说,要去留学但是连自己目标的院校都没找到而且将来做什么也前途未卜,那只能是相当于自己扇自己响亮的嘴巴,而不是让自己的脸上增光添彩。那种人的确会遭人白眼和唾弃,为此,我改变了。我花了连续近12个小时把我关于留学之路上的乱麻般的思绪仔细地理清,为的就是能够看见太阳,能够唤醒指引我的那个人。或许真的需要我自己去争取,或许真的需要我去改变一些现在不利于我发展的因素,因为我必然明白不付出行动得来的也是虚无。如果我的梦想已经在向我招手,真正的习惯和其他的各种问题我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毕竟,那是我的梦想。放心,那高昂的学费就当是我借家长的,接下来的奖学金和学生兼职就看我的了。

 

我不求家长可以完全接受和同意我的观点,但是我希望作为我坚强后盾的他们,能够理解我并且支持我的梦想。因为,机会仅有一次,青春只有一次。柏拉图曾说过,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我坚信,这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我也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行走在梦想的路上,再多艰辛又怎么样,哪条路不是艰辛的,做自己想做的,这才是人生的乐趣和意义所在。

 

你若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呢?

 

【长文结尾】

 

我想该画个句号了。让我每天能够抱着托福官方指南和笔记然后乐此不疲地刷着TPO,嘴中时常练习着美音发音,工作的动力只有两个:梦想与智慧。我明白现在的中学生,包括我自己,缺少的是什么;我也能看得到这个在亚洲伫立了五千年的国度的人身上所迸发出的那股永不服输的力量,那团在心中为所珍惜之物而燃烧的不灭之火。梦想的背后是追逐,是行动,智慧的背后是积累,是坚毅。在我迷茫之时,依然是我的挚友汪依楠先生送给我了这样一段话。

他说:“兄弟。我曾经梦想着学音乐,后来终于有了机会学习,在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伯克利就是梦想,离我很远很远。而这么久过去了,现在,明天,就要考试了。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我就要去试着敲开伯克利的大门了。从远在天边,到近在眼前,就是这么快。我想说,不要以为自己的梦想遥不可及,只要你把握住每一天,坚定自己的路,一直不回头的走下去,梦想终究会到来。”

这段话真的就有如一盏明灯,将我身边的浓雾驱散开来,你不会懂得这段话对我的意义有多么的重大,让我能看到那条隐藏住的的梦想之路。现在,我也要开始为我的梦想努力了。请不要等我,祝福你,我的朋友。

 

我不会写出葛旭那种深沉诙谐风趣而且富有人生经验和哲理的句子与文章,可是我实在想不出来比这货还能朴实而且不加杂质地表现出我内心真正想法的文字了,故作此文以明志。

 

追梦者,殷祖恒

癸巳年十二月五日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六日

于 梦想的路上

 

 

 

 

 

 

后记:此篇文章是在本人具体咨询之前所作,而这十天我的内心又发生了变化。这并不是迷茫,而是在最初我就希望发生的一种状况。